从良好家风中汲取“三力” 奏响清风“共鸣曲”
《孟子·离娄上·第五章》曾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教家风是个人成长的“助推器”,是社会风气的“净化器”,是党风政风的“洗涤剂”。作为党员干部,要增强自觉性与主动性,从良好家风中汲取养料,持续锤炼意志力、行动力、自制力,共同奏响和谐动听的乐章,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新时代“大风尚”。
汲取“臣心一片磁铁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意志力”,弹好“忠诚”前奏。“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曾写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也曾有过“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爱国之忧,直至弥留之际,他仍在嘱咐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他的言传身教和家风影响之下,其后世子孙或是以身殉国,或是在宋亡后依然坚贞不屈,其风骨与气节可见一斑。家国本为一体,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优良家风中汲取忠诚底色,常怀“爱国之心”,筑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勇毅前行,以实实在在的实践和成效持续弘扬对党绝对忠诚的光荣传统。
汲取“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一片红”的“行动力”,唱好“实干”旋律。“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西汉经学家刘向在《说苑·政理》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一周武王向姜太公询问治国之道,太公答道:“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接着,太公进一步阐述:“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实干为民,民是核心。从清朝的曾国藩,到建国初期的焦裕禄,到后来的杨善洲、谷文昌、沈浩等,其良好的家风,影响着家人,也影响着整个社会。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从优良家风中汲取为民情怀,学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孺子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
汲取“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的“自制力”,谱好“廉洁”和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隋朝魏征的《隋书·房彦谦传》写房彦谦“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清正廉洁是为官者的本分,亦是为官者家风的本色。党员干部要从优良家风中汲取廉洁养分,抓好自身作风建设,做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让“两袖清风”拂满一室,助力子女及身边人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好品行、传承好家风,让清风正气从“家”出发。(作者:余文英)
原文链接:http://www.scjc.gov.cn/scjc/mlsp/2024/1/15/91096f2af9da4b35a415831a848697c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