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美——第十三期省纪检监察特色文化走廊特写之二
编者按:近日,由省纪委监委主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纪委监委承办的第十三期省纪检监察特色文化走廊开展。本期文化走廊以“凝心铸魂·廉美德宏”为主题,设置绿色生态美、文化多样美、民族团结美、开放包容美、社会和谐美、清正廉洁美6个展区,以及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等展厅,展出摄影、书法、绘画、剪纸以及文物、乐器、服饰等525幅(件)作品,全方位、多维度展示德宏绿色生态、文化建设、民族团结、对外开放、社会治理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现将11个篇章连载刊发,敬请关注!
第二篇章 文化多样美
德宏文化多样多元,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民族多元性、文化多样性与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日益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傣族孔雀舞、傣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德宏各少数民族节日精彩纷呈,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阿昌族阿露窝罗节、傈僳族阔时节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文化交流平台,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五彩斑斓的节日文化,在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中璀璨绽放。
书法作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摘录》
历史照片《毛主席接见刀京版》
1951年,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亲切接见德宏少数民族代表刀京版,刀京版也是德宏州第一任州长。
历史照片《周恩来总理与吴巴瑞总理在芒市》
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后,与缅甸总理吴巴瑞从缅甸联邦九谷镇步行进入中国畹町,世界媒体把两国总理一位徒步回国、一位徒步出国的特殊外交方式誉为“世界外交史上的第一次”。当天,两国总理在德宏芒市共同参加了中缅两国边民联欢大会,开启了中缅胞波友谊新篇章。
摄影作品《南甸宣抚司署》
南甸宣抚司署位于梁河县,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历经三代土司近84年的不断扩修,最后落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该建筑群建筑按汉式衙署式布置,由五进四院,47幢149间房屋组成,按土司衙门等级分为公堂、会客厅、议事厅、正堂、后花园、五进四院,逐级升高,人称“傣族故宫”。
摄影作品《“一寨两国”点灯节》
在中缅边境有一个神奇的傣族村寨,国境线将村寨一分为二,一半在中国、一半在缅甸,这种特殊的地理景观被称为“一寨两国”。这幅作品所展示的是“一寨两国”点灯节的特殊人文景观。夜幕降临之际,人们带上鲜花、蜡烛、孔明灯,点燃的不仅是希望,更是借那一盏盏灯光将最诚挚、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最牵挂的人。
摄影作品《洛静嘎腊舞》
摄影作品《傣族剪纸展演》
傣族剪纸是芒市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2009年,傣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一同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傣族剪纸最早见于1500年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如今变为集家居装饰、旅游纪念品为一体的现代剪纸,题材内容增添了有关农业丰收、民俗节庆、新人新事等,剪纸材料有各种彩纸,也有布、铝皮和金属,逐渐成为一门既有着古老文化背景,又有着崭新面貌的民间剪纸艺术形式。
绘画作品《傣家陶艺》
傣陶是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原始制陶的代表,傣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当时傣族人就开始使用陶器来存储食物和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傣陶的制作技术不断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摄影作品《 葫芦丝制作》
葫芦丝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乐器,起源于梁河县,2015年“梁河葫芦丝”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梁河县被誉为“葫芦丝之乡”。
宝石画《景颇姑娘》
《景颇姑娘》作品是一幅极具地方特色的宝石画,采用红宝石、蓝宝石、尖晶石、玛瑙、祖母绿等多种天然色彩的宝石纯手工精镶细作而成,是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手工艺品。
摄影作品《织锦》
组图《德宏特色美食》
德宏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美食之城”,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美食天堂,这里有香气弥漫的人间百味,手抓饭、绿叶宴、过手米线、撒苤等是最受欢迎的特色美食代表。
来到德宏,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地方历史的厚重之美,亲身体验特色美食的酸甜苦辣之美,置身人文之中,感受民族文化、边疆风情之美。(杨正涛 段自芬)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4/yunlingyaowen_0314/1271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