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
在京城,农历二月初一也是一节,旧称“中和节”,别称“太阳诞辰”或“太阳生日”。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上说:“京师于是日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绕街遍巷,叫而卖之,曰太阳鸡糕。”太阳鸡糕简称太阳糕,用江米做成,多层,撒上青红丝或加上葡萄干、瓜子仁等果料,涂上色彩,用模具压出“金乌圆光”图样,代表太阳神。而今人们只知道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一的习俗已不常见。
几年前,偶然间听到北京延庆闫庄二月一有焰火节,又得知这一天村里还上演大戏,如此之巧,或与中和节有联系,便寻去看。不觉回忆起鲁迅的《社戏》,只是此地非水乡,不用坐船,也不用赶那么远的水路,交通便利了。
闫庄村靠近延庆北部山区,古称闫家庄。二月初一,夜幕降临,村民早早吃了晚饭,从四处的街巷向戏楼集中。那是村中最大的空地,戏台前布置了几排座椅,孩子们早就捷足抢占了座位,等着看戏。戏楼很大,挑檐向外高高伸出,有三层幕帷,足够上演大戏。据村民说,戏楼坏过几次,坏了再搭,变换了几个位置,却都在这块场地。新戏楼最大,有如露天剧场。
随着焰火绽放,大幕拉开,演出开始,有戏曲、歌舞……村民自编自演。人越聚越多,从台前直到后面房舍墙根,站满了人,足有好几百。看戏随意,妇女抱着小孩怕挡住后面的人,索性把孩子放到舞台边。雪后刮起寒风,冻手冻脚,人们却都看得津津有味。
我问一位看得入神的老人,节目怎样?他说,都是街坊四邻演的,很有意思。我又问,这习俗有多久?他说,老辈人一直有这个传统。
想起历史上,京城中和节还有祭祀活动,“其祭神云马,题曰太阳星君。焚帛时,将新正各门户张贴之五色挂钱,摘而焚之,曰太阳钱粮。”左安门内有太阳宫,二月初一有庙会,很热闹,“都人结侣携觞,往游竟日”。庙会自清末逐渐衰落,直到后来停止。再问老人,咱们村这天有祭祀活动吗?他说没有。
不禁奇怪,不吃不祭,因何要在二月初一搞焰火节?老人说,为驱虎。抬头远望,缙阳山近在眼前。古时北面群山中确实有虎,志书中有过老虎伤人记载,也有虎口救亲的感人故事。
进入二月,春和景明,耕作将始,驱赶虫害,为春耕做好准备。勤于农事的闫庄人出门耕作,当然不希望老虎伤人,也就有了焰火节。老人说,古时,村里人用火药做成炮仗,二月初一燃放。巨大声响,令猛虎不敢下山。说话间,舞台正演节目,把这段传说编成了活报剧。
过了正月十五,村里就开始筹备焰火节。周边的人也早就备好各种山货,等待节日到来。二月初一当天,村里人山人海,各种山货百物云集,琳琅满目,白天有高跷表演等节目,傍晚燃放焰火,热闹至极。
追溯历史,中和节更为古老,志书中记“传自唐始。李泌请以二月朔为中和节,赐民间以囊盛百果谷瓜李种相问遗,号献生子,令百官献农书。”《旧唐书·德宗纪》有载,贞元五年(789),唐德宗采纳了大臣李泌的建议,移风易俗,“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这一天“令百官进农书,司农献穜稑之种,王公戚里上春服,士庶以刀尺相问遗,村社作中和酒,祭勾芒以祈年谷”。仪式内容很丰富,上至皇帝举行耕种仪式,以青布口袋盛百谷果实种子,赐给民间;下至百姓作中和酒,祭勾芒神。一切均为劝勉务农,祈盼五谷丰登。
知道中和节与焰火节同源,心亦释然。剧将谢幕,焰火又起,映出广场上一张张光彩的面庞。
这一天人们充满希望,迎接着春天的到来。(作者: 高文瑞)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90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故乡追梦人
下一篇:甘南:全流程严把案件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