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网上提案 >正文

时代专论 |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

时间:2019-11-13 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0

  

  

  近日,1560米一跨过江、跨度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南京龙潭长江大桥主桥成功合龙,多项首创技术为桥梁智能建造增添新实践。该桥建成后将大大缩短相关城市区位距离,进一步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协同化发展。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当前,各行各业实干笃行,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最大的政治”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方式,是统一思想、建构共识和凝聚力量的重要举措。“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论断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直接反映,是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定,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

  为什么:强调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这一重要科学论断站在一个历史高度、理论高度与世界高度,深刻揭示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本质联系,昭示出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理论意蕴和历史自觉。

  对党和国家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经千辛万苦,付出许多牺牲,在中国大地上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历史变革,推动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从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我们牢牢把握了这条历史的红线主线,所以才创造了人间奇迹。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也曾经走过弯路,遇过曲折,犯过错误,教训是沉痛的。正是因为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启示,才使我们党和人民更加清醒起来,更加聪明起来,更加坚定了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决心和行动。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行动准则。明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从根本上说,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一致的。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心任务。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的道路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也有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准备经受,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锐意进取、敢作善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在开放中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外部势力的打压遏制,我们必须在开放中发奋图强,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靠什么来破解?靠中国式现代化来破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在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带领人民向前发展的时代呼唤。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引领和推动力量,政党的价值理念、领导水平、治理能力、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思想具有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和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双重意义,这两个维度的意义最后都落脚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民心,也是最大的政治。不断自我革命的中国共产党,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方向,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汇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伟力。

  捍卫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担当。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和实践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扬弃和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社会主义运动进程曲曲折折,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事业和尊严。

  是什么:揭示了我们需要的中国式现代化什么样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党带领人民积极主动追求的伟大事业。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华民族,近代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器物、制度和文化层面,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找现代化的道路,但均以失败告终。原因之一在于,这些现代化追求都是被动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明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对现代化的追寻也开始转为主动。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带领人民积极主动追求的伟大事业。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

  拥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党带领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在向人类文明的不断学习借鉴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必须胸怀天下、海纳百川,不搞闭门造车。我们没有排斥各国现代化所拥有的共同特征,并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也要搞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等等。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世界现代化“化”中国,中国式现代化也在“化”世界,这是一个双方不断影响、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拥有基于自己国情的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积极主动向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学习,但不搞崇洋媚外,不能邯郸学步,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本质要求,这个不能丢。这个特色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其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五大特色和本质要求,与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相比,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国现实国情,展现了“中国式”的重要性。

  具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安排和战略目标。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一直是有战略安排和战略部署的,改革开放以后,这种安排和部署进一步完善起来。扭住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茬接着一茬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分两步走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在此基础上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现代化的新图景,它超越了中国近代旧式现代化的慌乱、被动和依附,是积极、主动和自信的现代化。它破解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两极分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迷思,澄清了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不能搞市场经济、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等认识误区。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实践表明: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西方现代化的配方未必适合其他国家,在人类现代化的百花园中,应当是百花齐放、百花争艳。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拓展了新的途径,发展中国家有权利和责任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怎么办:指明了我们如何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自信与自觉,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把握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和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好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任何忽视经济建设的想法都是错误的,都是误国误民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经济克服挑战、稳步前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应当看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前进道路上,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不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就一定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好、走得远。

  以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面对一系列现代化之问,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作出回答。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让中国共产党深刻地意识到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党经历了革命性锻造,党的面貌焕然一新。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把自身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踔厉奋发,勇毅笃行,超越自我,确保始终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应对好时代挑战、回答好时代命题、呼应好人民期盼,为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引领方向、凝聚力量。

  以行动和成效答好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政治的考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光喊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干、关键在落实。各级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坚持问题导向,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破除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一步一个脚印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概念,实际上是提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近代以来,西方大国无一不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国力持续提升的。新质生产力是在大历史视野下对现代化进程中技术变迁重要性的深刻揭示。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必须把握好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政府顶层设计与市场实践探索、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关系,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支撑我国这个超大规模经济体的持续发展、行稳致远。【张占斌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级教授】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4/liluntansuo_0411/1279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调研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调研网 jj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