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需要注意三个“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以贯之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从“基层减负年”到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工作纪律中增加了对随意决策、机械执行,搞文山会海,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的处分规定,再到今年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以一系列硬杠杠、实举措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但是,在基层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三个“度”。
“收到”不等于“做到”,“减负”不减“速度”。各类文件、会议、报表、APP、考核、工作群等挤占着基层干部的“内存”空间,也消耗着基层干部的宝贵时间。要多按“删除键”,及时解散不必要的工作群,不把“打卡次数”“回复速度”和“截图多少”作为工作好坏的衡量,通过简化流程,去除繁冗,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要把畅通数据壁垒成果切实转换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助推器”,以考核“瘦身”为基层“松绑”,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时间、更集中的精力用在为群众干实事上,用实际“做到”代替线上“收到”,把关注点从看回复消息的速度转移到解决问题的效率上来。
“松绑”不等于“松懈”,“减负”不减“力度”。基层减负是为了减去无意义的工作、不必要的负担,正常的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工作职责不能减,也不可能减。绝不能将减负错误地当成一“减”了之,不能把减负当成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减负不是放松要求、降低标准,从某种程度上看,减负更是强力度、高标准,需要我们转变工作作风,以作风新常态确保工作在状态,按照“大抓落实年”要求,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四下基层”为重要抓手,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去掉“花架子”,展现“真功夫”。要加大纠正政绩观偏差的力度,引导领导干部树立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不盲目攀比,切切实实想在基层、干在基层。
“压力”不等于“动力”,“减负”不减“温度”。基层干部处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一个基层干部往往需要身兼数职,承担上面几个部门的对接工作,基层减负需要更多设身处地的关照。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减负的同时注重添动力,工作不能只是传导压力,还需要释放关心,及时兑现激励奖励措施,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不能把问责当作推卸责任的手段和转嫁压力的工具,挫伤基层干部想作为、愿作为、能作为的积极性。
基层减负非一日之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在数字化背景下,既有反弹回潮的老问题,也有隐形变异的新“马甲”,需要充分认识和掌握形式主义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注重“速度”“力度”“温度”相结合,让基层减负真正减到基层干部心坎上,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知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上去。(新干县纪委县监委 杨永林)
原文链接:http://www.jxdi.gov.cn/jjjcyw/qfsp/202405/t20240531_10433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莫把退休当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