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监督护航彝绣传承 楚雄州为群众致富铺就“锦绣之路”
“有了彝绣这门手艺,在家门口上班,一年能增收4万元左右,既节省了日常开支,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近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狮山镇红土田社区彝绣工厂举办的彝绣培训会上,社区居民吕福丽为在场的绣娘们算了一笔账,鼓励大家用勤劳的双手,绣出幸福生活。像这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绣娘,红土田社区就有30多名。
之前,武定县纪委监委在对彝绣文化产业开展监督检查时,了解到彝族绣娘李亚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刺绣场地租金高、绣娘住地分散、产业不成规模、经济价值低等困难,立即将这些问题反馈给县妇联、县文旅局、县乡村振兴局等职能部门和涉及乡镇。同时,强化日常监督,督促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扶持成立狮山镇红土田社区建立刺绣工厂,由李亚梅带动当地绣娘发展彝绣产业,既方便了社区妇女就近就业,也为她创业找到新的路子。
近年来,为助推彝绣产业发展,全州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彝绣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堵点、彝绣传承保护的痛点、彝绣传承创新的难点,广泛听取相关职能部门和彝绣从业人员的意见建议,精准监督,纾困解难,有力助推彝绣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彝绣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楚雄州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成立监督检查组,深入10县(市)、乡镇和刺绣工厂开展调研走访,紧盯企业融资、惠企政策落实等开展监督,着力构建“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反馈结果”的全链条监督闭环,切实推动解决刺绣企业发展难题,护航企业快速发展。在监督推动下,全州建成彝绣车间77个、绣坊260个,培育彝绣经营户538户,其中规模以上彝绣企业13家,带动2000多名残疾人就地就近就业。
刺绣技艺也是彝绣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楚雄州纪检监察机关将监督“探照灯”照进培训一线,与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监督调研组,对绣娘以及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走访,围绕技能培训工作中的流程、模式、标准等重点环节,详细了解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内容是否存在形式主义问题,生活补助发放、就业政策宣传是否到位等情况,以监督检查、反馈整改搭建沟通渠道,督促人社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加强协调联动,举一反三查纠工作短板,推进建章立制,规范技能培训,巩固培训成果,让培训真正惠及绣娘。目前,全州共培养5.7万绣娘,有4名彝绣领军人才获评“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首席技师专项。
绣得好还需销路好。为此,楚雄州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有关部门积极申报“楚雄彝绣”区域公用品牌,建成全国首个楚雄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彝绣产品交易中心,成功创建楚雄彝人古镇、牟定彝和园2个云南省文化产业园,统筹推动制定中国首个“楚雄彝绣”手工刺绣行业标准,实现楚雄彝绣统一标准、统一工艺、统一定价、统一标识。今年彝绣产业预计实现产值10亿元,增加值2.75亿元,绣娘人均年增收达3570元,同比增长12.26%。(邓永平 叶向晖)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4/yunlingyaowen_0615/1297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