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纪检要闻 >正文

团结就是力量

时间:2019-11-13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0

  66.png

  制图:李芸

  77.jpeg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路旁的团结雕塑,两只雄健有力的金色大手紧握成拳,“团结就是力量”6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康义涵 摄

  88.jpeg

  北庄村村民王亚梅回乡创办“团结手工坊”,带动村民增收。图为村民围坐在手工坊一起做布鞋棉袜。解君杰 摄

  太行山麓,滹沱河畔,山峦吐绿,水碧天蓝。

  “七一”前夕,革命圣地西柏坡游人如织。从西柏坡纪念馆西行约4公里,路旁一座雕塑格外醒目,两只雄健有力的金色大手紧握成拳,前方有6个红色大字“团结就是力量”。这里是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

  “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如今,你们带领乡亲们传承红色基因,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摘掉了贫困帽子,我感到很高兴。”2021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庄村党员回信,勉励大家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力量源于团结,辉煌源自奋斗。北庄村的发展变化,深刻诠释了“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团结”,从这里唱响

  沟沟坎坎都有革命故事,北庄村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在村东头,一块饱经风霜的石碑静静伫立,部分碑文已难以辨清,下方石台一行黑色数字“五十三•1941”显得分外沉重。

  1941年秋,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大扫荡,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物就抢。9月14日凌晨,日军到达北庄一带,丧心病狂地制造了木虎峪惨案,残杀村民53人,刺伤1人,抓走1人至日本做劳工。

  “‘团结’是我们村的底色,为了让后人不忘记这段历史,我们在一旁新立的石碑上复刻了碑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封红卷轻抚石碑,深情诵读道:“我村全体群众永怀不忘。愿团结一心,踏着先烈血迹,向着‘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新中国前进。”

  “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平山县委组织部党史工作股股长郄新龙解释道,“正因为平山县是抗日模范县,北庄村是抗日模范村,对共产党的支持力度大,才会成为‘扫荡’的重点。”

  1943年,晋察冀根据地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敌我区域“犬牙交错”,斗争形势异常复杂。当年6月,西北战地服务团来此宣传减租减息政策,文艺工作者卢肃和牧虹创作的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在北庄村首演后发现结尾有些突兀,于是二人又创作同名歌曲作为收尾,演出大获成功。

  北庄村当时没有舞台,演到结尾时,演职人员都跑到场地中间,大家互相挽着臂膀共同唱起这首歌。周围的老百姓受到气氛感染,纷纷加入进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随即广为流传,并作为经典传唱至今,北庄村也因此成为这首歌的创作地和首唱地。

  “团结出什么?团结出战斗力。”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副主任史进平告诉记者,国难当头,北庄村民高呼“团结就是力量”,发出了团结抗敌、斗争到底的最强音。全村50余名青壮年积极参军参战,其中20余人加入了赫赫有名的平山团。

  “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西柏坡拥军小唱》歌词真实再现了当年的情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仅前三年,北庄群众就主动缴纳爱国公粮558石。舍家抗日的开明士绅齐学韶一次献粮800余石传为佳话。西柏坡时期,北庄村一夜之间为中央机关腾出上百间房屋,村民拿出最好的粮食和生活用品,保障中央机关干部的工作、生活,为建立新中国默默奉献。

  “敌人的进攻越残酷,人民群众的团结反抗越激烈;敌人的手段越毒辣,人民群众的团结斗争越机智勇敢。”词作者牧虹曾回忆,1941年后,敌人对晋察冀边区的“扫荡”频繁了,但边区人民的武装斗争也发展了。到处是游击小组和地雷阵,到处是武装了的群众,敌人因而不敢久留。八路军在战时打击敌人,敌人一走,又成了生产大军,帮助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这首歌为什么能流传开?在史进平看来,原因有三:一是旋律简洁明快、歌词朗朗上口,老百姓一听就会;二是传播了真理的力量,团结的力量的确如同钢铁一般;三是传递了一种希望,“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新中国是个什么样的中国呢?没有屈辱,没有压迫,人民当家作主,人人过上好日子,多么令人向往。”史进平说。

  从舍小家为大家到“红色北庄、绿色振兴”

  “东西柏坡南北庄,大河边上是故乡。收罢麦浪收稻浪,山坡放牛也放羊。人说苏杭是天堂,俺的家乡胜苏杭!”奔腾的滹沱河水带来太行山的泥土,为平山淤积了5万多亩滩地。这些土地平整肥沃,一年稻、麦两收,两季亩产可达2000斤,北庄更是被喻为平山的“粮窝子”。

  新中国成立后,北庄村成立了互助组、合作社,日子一步步好起来。滹沱河滋养了西柏坡一带,但流入下游平原,在暴雨后却时常发洪水。1956年8月,滹沱河发生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下游损失严重。1958年,为根治水患,国家决定修建岗南水库,北庄村再次作出重大牺牲——整村搬迁重建。

  “红色基因深深植根于老区人民的血脉之中。当年搬迁工作中,多是党员干部带头,‘我是党员我先搬’。”史进平说,为修建水库,他们不得不舍弃家园,这是巨大的奉献与牺牲。有人说,“拆掉老宅,淹没祖辈留下的沃土良田,哪能不心疼?可咱老区人民要做到舍小家为大家,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我们不去外乡白要人家的现成耕地,要留在西柏坡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开荒修地、重建家园,守护这片土地。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坚信能在党领导下团结起来,蹚过重重苦难,过上好日子!”北庄村老党员史云清道出了乡亲们的心声。

  在那段艰苦岁月里,移民儿女手搬肩扛、人挑畜驮,顶风冒雨、蹚水踏雪,仅用了半年时间,全村920人就搬迁完毕。北庄村失去良田近2000亩,近半数村民迁居村后高岗旱岭,其余人背井离乡。一年多后,水库顺利建成蓄水。

  “要找准发展方向,必须得认清自己。”封红卷坦言,北庄村“短”在耕地少,人均耕地不到三分,无法形成规模化的种植产业,地处生态红线区内,发展一产、二产都受限;“长”在紧邻西柏坡红色景区,坐拥中央部委旧址区,红色资源丰富,且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态优势明显。这一“红”一“绿”,让村“两委”确定了“红色北庄、绿色振兴”的“以‘红’带‘绿’”发展思路。

  “一红”引游客,“一绿”促发展。如今,仅有300多名村民的北庄村已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以休闲农业、家庭手工业、光伏等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同时,村里还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引进社会投资和专业团队,对旅游产业进行专业化管理运营,引导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房屋等资产入股或租赁的形式,参与项目开发,增加村民收益,壮大集体经济。

  走生态路、吃旅游饭,让北庄村走上了绿色发展的快车道。

  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青瓦片、黄粉墙,坡屋顶上的光伏板闪着光;房前屋后、街角路旁,小花园、小菜园点缀其间、绿意盎然;柏油路平整干净,农家院错落有致,“乡愁小道”幽静蜿蜒……昔日积贫积弱的贫困村,如今已蜕变成安居乐业的幸福村。

  “团结”,依然是这里的主题词。“团结书屋”里陈列着有关团结奋斗主题的图书,带给游客精神上的洗礼;村里还重建了打麦场,从空间上还原《团结就是力量》首演地……分包北庄村的西柏坡镇包村干部赵娜不无骄傲地说:“‘团结’就是北庄村最闪亮的名片。”

  “这里的光伏发电,每户年均增收三四千元,周边村大伙儿可羡慕了。”北庄村的发展,让家住邻村的杨静云也成了受益者。她现在是北庄村惠农助农直播基地的销售人员,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这份工作让她很满意。此前,她在石家庄工作,“我的乡土观念比较重,只要有好的发展机会,还是更愿意回来。”

  “如今游客比较多,以团队参观为主,也有一些散客。”杨静云介绍,有北庄特色的产品最受欢迎:一是农副产品等特产,二是文创纪念品,三是手工布鞋。

  北庄村村民王亚梅,当过销售员,开过瑜伽馆,看好家乡旅游业前景的她,2021年回乡创办了“团结手工坊”。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十几名大娘大婶加入到做布鞋的队伍里来。

  袼褙、剪鞋样、纳鞋底、上鞋……赵娜介绍,她们一边做活儿,一边跟老街坊聊天,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补贴家用。王亚梅表示:“抗战时期,我们村就有给战士做千层底布鞋的光荣传统。我们现在把这份传统纳进千层底里,让更多的收益装进大家的口袋里,这也是一种团结。”

  “我在手工坊做布鞋,每月能挣将近1000块钱,老伴儿给村里打扫卫生,每月也有1200块钱,再加上村里土地流转的分红,知足了!”村民关凤霞说。

  “日子越来越好,谁见了都得夸。”在北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齐旭波看来,村里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比如,环境美化了,以前坑坑洼洼的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村里有了产业,村民有了分红;邻里关系更和睦,大家伙儿更加团结了。

  笑脸,是这里最平常的相遇。在村史馆的“笑脸墙”上,在公告栏的“全家福”里,一张张笑脸是幸福生活的最好证明。2018年,北庄村整体脱贫出列。2021年元旦,全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大家依靠团结的力量脱贫致富的情况。此后,北庄村再上新台阶。2023年,该村接待游客5万余名,高峰时日接待游客300余人,村集体收入达到1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至2.1万元。

  封红卷认为,团结不仅仅是在战争年代发挥作用,在和平发展时期依然不会过时。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只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干成事。

  “下一步,我们还要努力丰富业态、增加体量,把产业做精做强,让更多人感受到北庄村的团结魅力。”封红卷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 自河北平山报道)


  记者手记丨团结才能干大事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音符铿锵,歌声激越,回荡在西柏坡的苍松翠柏间,不由得令人心潮澎湃。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赶考”,成为西柏坡的关键词。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封红卷的微信名叫做“百分百”,据他解释,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干工作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二是暗合自己的名字,希望在这张红色考卷上拿到一百分的好成绩。

  乡村美,人气旺,村民富。近年来,北庄村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实干合力,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这片红色热土建设成了宜居宜游的幸福家园,唱响了新时代团结奋斗、共同富裕的同心曲。

  从村“两委”班子带领党员加强理论武装、多方观摩“取经”、找准发展路径,到村党支部成员带头拆除改造自家厕所,带动村民实现临街厕所全部入户,改善村容村貌;从村集体主动承担风险,集中流转闲置农宅,为村民、社会资本架设合作桥梁,到年轻党员纷纷返乡投身红色旅游,带动产业发展、村民致富……北庄村的发展故事再次印证: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离不开团结广大干部群众;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和政府时刻牵挂着老区人民,我们村这些年的发展,某种意义上也是吃‘偏饭’了。”封红卷深知,要让北庄村实现可持续发展,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必须激发内生动力,带动全体村民从依靠“输血”向实现“造血”转变。这就需要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帮着群众想,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前景,自然就会加大投入、提升服务水平,共同做大做强产业。

  小到家庭、村庄,大到民族、国家,一路走来,哪里没难关?关关难过关关过,再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实践一再证明,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才能形成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攻坚克难,这就是团结的时代意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610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调研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调研网 jj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