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以养廉
俭以养德,俭以养廉。
清人张廷玉在《澄怀园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明朝时,左光斗在乡试中,曾拜谒主考官陈大绶。陈大绶勉励其勇于建树,却拒绝了左光斗送来的“红柬”,并对其说:“今日行事俭,即异日做官清,不就此跕定脚跟,后难措手。”左光斗的“红柬”制作精美,陈大绶批评他不节俭并拒绝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行事俭是做官清的前提。为官者不注重小事小节,追求奢侈奢华,就难以坚守清节,最终损累大德。
“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晏婴是春秋后期齐国的宰相,他生活清贫简朴,居于简陋之室,身着粗布衣裳,日常饮食亦是粗茶淡饭。清人汤斌任江宁巡抚时,安于清贫,一日三餐常以豆腐汤佐食,人称“三汤巡抚”。他们如此控欲节用,为的就是涵养大德、坚守清正。
俭为廉之根,廉为官之本。自古以来,俭与廉就不可分割。正所谓:“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俭”含有清淡、节制、朴素之意,可以戒欲戒贪戒奢,是廉得以保持的根本所在。《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殷仲堪做荆州刺史时,衣不求华,饭粒掉在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他还常告诫子弟们,不要以为我出任一州长官,就会丢掉节俭的习惯,清贫乃读书人的本分,不能“登枝而捐其本”。殷仲堪以俭养廉,为后人赞叹。
人无俭不立。事实上,行事俭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风尚。以此为政传家,则会形成导向。北宋范仲淹一生俭朴,为官清正。有人劝他在洛阳修建住宅,营造园林,他却说:“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其子范纯仁继承了勤俭的家风,从布衣一直做到宰相,始终不改清廉之风,并留下“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的名句。北宋名臣司马光在其家书《训俭示康》中写道:“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司马康在父亲的教育下,以俭为美,做官以廉洁扬名于世。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追求奢华,一味炫富,就会腐蚀人的心灵,膨胀人的私欲,自然难以成为清官,只会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里。历史上,西晋石崇和王恺斗富,极尽奢侈。最终,石崇被斩于东市,财富也落入他人之手;王恺虽卒于任上,但谥号为丑,令人不齿。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我们党一直提倡务实之风、俭朴之风、清廉之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吃穿用度上的点点滴滴,看似微不足道,却体现了一个人的作风与操守。正如老一辈革命家徐特立所言:“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事实证明,节俭朴素可以磨砺斗志、升华理想,砥砺操守、强化自律。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杨业功等党员干部是群众公认的清官好官,这与他们一辈子坚持“性习于俭,俭以养廉”是分不开的。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党员干部要做到从政清廉,就要注重涵养朴素之风,管住自己的欲望,保持勤俭的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苟取、不贪占。然而,现实生活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看不到生活奢侈、铺张浪费的危害。他们有的追求高档消费,处处讲名牌、讲排场,不比干劲比阔气。有的追求安逸舒适,害怕吃苦,条件不好就撂挑子。长此以往,必然由奢侈走向贪腐,乃至走向违纪违法的不归路。
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以俭修身、以俭兴业、以俭助廉的优良作风一点都不能丢。党员干部只有养成过紧日子的习惯,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持厉行节俭、勤俭办一切事情,才能不为物欲所惑、不为奢靡所诱、不为世风所染,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桑林峰)
原文链接:http://www.nxjjjc.gov.cn/xbnxjw/lzjy/lzsp/202409/t20240919_92293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