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包袱”减下去,把“马力”加上来
不久前,中央层面通报了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违规开展创建活动的案例。该市教育局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随意增加创建频次,层层拆分打分标准,导致基层学校工作量大增。此举引发了当地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感,给基层学校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出现了典型的“小马拉大车”现象。
“小马拉大车”,意指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基层政府承担了超出自身资源和能力的任务事项。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是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升治理水平的必行之举。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政策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倾听群众呼声的最前沿。若让“小马”牵拉沉重的“大车”,放任“文山会海”、“打卡”“考核”一大堆、“痕迹管理”等不良现象泛滥,必然会导致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被束缚,陷入“马疲车翻”的困境。
思想上要把稳方向,避免“南辕北辙”的迷途现象出现。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激励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带头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认识到基层减负的终极目的是更好为人民服务;要带头倾听基层呼声,深入了解基层诉求,深刻明确“只有脚上沾满泥点子,才能想出金点子”,让基层有话能够“说得出”、“听得见”。
行动上要加足马力,发扬“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基层重负的“坚冰”非一日形成,因此基层减负也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秉持着“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信念信心,稳扎稳打,锲而不舍,在“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上纵深发力。一方面,要做实问责体制机制的规范,做全减负清单程序的完善,做细任务下沉标准的设定;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各类力量向下汇聚,持续强化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大力发挥科技赋能效用。双管齐下,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方法为基层减负赋能,确保“马不疲乏”、“车不超载”。
细节上要精准施治,确保“一地一策”切实提升疗效。“小马拉大车”是基层普遍存在的通病,但各地实际情况不尽相同,要敏锐辨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表现,精准把脉,形成“独特画像”。针对各地痛点堵点靶向施治,进一步细化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具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措施办法、优化基层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安则天下安。只要“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一日不解决,基层减负的号角就必须一直吹响。要破解“小马”和“大车”的失衡问题,需要多方各担其责、同向发力,把“包袱”减下去,把“马力”加上来,方能构建“马壮车轻”的和谐局面。(上饶市德兴市纪委监委 万羽璇)
原文链接:http://www.jxdi.gov.cn/jjjcyw/qfsp/202410/t20241031_10512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反腐败工作要善于借力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