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之难 不在胜人在自胜
《韩非子·喻老》中记载了子夏与曾子的一段对话,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癯。今先王之义胜,故肥。”子夏由瘦变胖,只因打了胜仗——之前,子夏在家中学习先王之义,感到喜欢;出门看到荣华富贵的乐趣,又很羡慕,这两种想法在他心里反复斗争、难分胜负,以致身形消瘦。后来,先王之义在他心里取胜,所以他就胖了。
通过子夏、曾子的对话,文章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大意是说,一个人立志的境界,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同样的道理,亦如《道德经》中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之患在于不自知,人之弱点在于难自胜。只要善于改正不足、克制欲望,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就能逐渐得到提升,成为真正的强者。
自胜,重在改正自身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对待这些缺点和不足,应多“反求诸己”,勤于反省、勇于改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春秋时期的蘧伯玉,十分善于克己内省、查失改过。相传,他每天都会反省自己前一日所犯的错误,力求做到今日之我胜过昨日之我,每年都会反省自己前一年的不足,即便到了五十岁的年纪,仍然在反省之前所犯的过错,所谓“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蘧伯玉寡过知非、德行出众,于卫献公初入仕,在献公中期已成为卫国皆知的贤大夫。
自胜,难在破除心中之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这是王阳明在率兵赴江西、广东剿匪途中写给自己学生的书信。在王阳明看来,相较于身处明处、可以用武力解决的山中之贼,盘踞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各种欲望、非分之想,以及声、色、货、利等“心中贼”更难对付,它们横行于方寸之间,违背天理,肆虐人情,时时刻刻都在和人们战斗,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其所俘。对此,需始终坚持自律自省,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克制欲望,扫尽心寇。
自胜,贵在挑战超越自我。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清人曾国藩在寄给家里的书信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对于如何挑战自我、取得自胜,曾国藩进而举例,“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类似于早起、庄敬、劳苦这样的事情,只要是正确的,即使自己不习惯、不情愿去做,也应强制自己去尝试,去突破,去“自讨苦吃”,在一次次的挑战、超越和吃苦中,成就更好的自己。(王李彬)
原文链接:http://www.sdjj.gov.cn/plzx/pljc/202103/t20210302_11644490.htm
上一篇:下猛药治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