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谈 | 为古建文物遮风挡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鹃
国保晋祠多处建筑屋面漏水,国保天龙山石窟部分石窟漏水,国保运城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大面积坍塌……在近期北方罕见的持续强降雨中,受降雨和洪涝威胁的山西古建备受瞩目,人们呼吁关注山西古建的保护与修缮。
裂缝、漏雨、坍塌、塌陷、摇摇欲坠……这些字眼诉说着山西古建正在面临的严峻考验,也在无形中牵动着人们的心。此次山西古建告急不仅波及范围广,涉及晋城、晋中、运城、阳泉、吕梁、太原等多个地市,而且一些广为人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古建因风雨侵袭而受损。比如,早在周宣王时期就开始修建的平遥古城,第84号内墙发生局部坍塌,坍塌长度约25米。据统计,受暴雨影响,山西省共有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诸多险情。9座博物馆、纪念馆出现小面积漏雨、部分构件损坏等情况。
风雨来袭、古建受损,当务之急就是抢险修缮,将损失降到最低。目前,国家文物局已派出专家组实地勘查掌握文物受影响情况,指导文物救灾工作,紧急拨付文物应急抢险资金,支持山西开展因灾受损文物应急、抢险、修复等,确保文物第一时间得到应急保护。山西省文物局也正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支护、遮盖等有效保护措施,防止文物险情进一步扩大。此外,多家企业宣布捐款支援山西,部分企业明确表示,善款除了购置紧急救灾物资外,还将助力山西文物古建抢救工作。社交媒体上,“守护风雨中的山西古建”“风雨中山西古建正受到威胁”登上热搜,各地博物馆接力发文,携手共“晋”,为保护山西古建撑伞。
山西古建受损不能完全归因于强降雨,也不能简单地视为偶发事件,它同时也反映出文保单位对自然灾害缺乏应对的保护困境。近年来,安徽黄山镇海桥、江西婺源彩虹桥、湖北襄阳古城墙都曾在洪灾中受损,可以说暴雨洪灾带给我们的警示已经足够多了。山西丰富的古建资源因风雨侵袭受损,着实令人遗憾。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古建筑有28000多处,素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称,并且以时代序列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保存原始独步全国。如此规模的数字和丰富多彩的资源,不仅有力印证三晋大地是当之无愧的文物大省,同时也意味着文物古建保护的责任和担子更沉更重。尤其山西古建多为木构架结构,饱经成百上千年的风霜雪雨,面对洪灾等自然地质灾害更显脆弱,必须多用心用力。
当前,极端天气频发,如何有针对性地保护古建,是必须解决好的一道难题。就此次受损情况而言,则应针对暴露出的短板和漏洞,抓紧拿出保护古建文物的硬措施。比如,目前受损更为严重的文物,多集中在县级及县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大量未登记在册、未定级、散落在偏远村落的传统建筑。比如,以往文物保护的过程中,更多聚焦于文物本身的建筑格局、形制、格式等,对文物自身具有的防灾抗灾功能作用关注不够。接下来,不仅要在灾后修缮上下功夫,也要注重针对灾害天气制定古建保护预案,将建筑加固、防震、防渗、泄洪等文物防灾抗灾措施,作为文物修缮内容同步推进和实施。
古建记录着往昔的峥嵘岁月,保护古建就是保护活着的历史。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把保护工作做在前头、做在平时,是文物保护应有的态度,也是最有效的应对办法。
原文链接:http://www.ccdi.gov.cn/pl/202110/t20211014_2521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