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守好党纪这条纪律民心道德防线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于能否严格落实好党的纪律,守好党纪这条根本防线。
2018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新《条例》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让纪律“长牙”“带电”,真正实现“三不”一体推进,充分体现了党对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管党治党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条例》明确了6大纪律,将违规违纪行为划分为8个方面39项负面清单,为党员干部廓清了认识迷雾、划清了行为边界。随着《条例》从发布实施到逐步落地生根,各级党员干部对党纪的认识也更加深化,更要始终心怀敬畏,恪守奉行。
党纪是纪律底线,破纪即将触犯法律法规
纪挺法前,纪比法严。从查处的各类违规违纪案例来看,党员干部严重违法犯罪问题,都是从违反党纪开始的。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7条规定,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这正是纪严于法的党内制度支持和坚强保障。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在监督执纪中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就是挺纪在前的具体体现。把党规党纪这条“警戒线”坚决挺在国法这条“高压线”之前,对党员干部既是警醒震慑,更是教育挽救,一旦有违规破纪行为,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能够早发现、早提醒、早制止,防止党员干部由小错酿大错,由违纪滑向违法深渊。
党纪是民心底线,破纪或将失去民心拥护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也是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党员干部代表着所在组织的形象、政府的形象乃至国家的形象,尤其是国有企业深深扎根社会,就在群众中间,如果公职人员或者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违规破纪,影响的不仅是个人的名誉和形象,透支的更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如果党员干部违纪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纠治,那么长此以往,必然失去人民的信赖和拥护,损害的必定是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成不变的。只有始终严守党的纪律规矩,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成色”不变、“纯度”不减。坚决守住党纪底线,才能扛稳鲜红旗帜,留住民心拥护,继续赢得人民的坚定支持。纪检监察机构专责党内监督,肩负守纪执纪重任,必须把牢守住党纪底线,为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尽责出力。
党纪是道德底线,破纪即是违反德行要求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019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任用选拔工作条例》规定,任用干部的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就有5条内容专门对生活纪律作出规定。足见无论是文化传统还是党规党纪,都对“德行”高度重视。生活纪律就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德行”的基本要求,是党员在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
党员干部的品德、家风、公德从来不是个人的私事,党员不同于普通群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权力,身居一定地位,本应成为“头雁”和“示范”,如果品行不端、家风不正,不仅会自身失德破纪,教坏家人子女,更会败坏一方生态,带坏一方政风和社会风气,甚至会严重影响党的形象。一位落马高官在忏悔录中写道:“我家无论经商、收受礼金礼卡,甚至受贿的钱物,家庭成员都或多或少有所参与,特别是我儿子参与其中的程度较深,从小逢年过节收受礼金礼物,到国外读书收受老板赞助的零用钱。回国后经商办企业的本事没学会,而我的不良习气却在他身上暴露无遗。”正可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
无论任何人,“德行”防线一旦崩溃,就是打开了“贪纵”的欲望闸门,必然被欲望的洪水猛兽控制乃至吞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用党规党纪严于自律,明大德、严私德、守公德,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初心,才能正身齐家,教好子女、管好家人,也才能一心在公,用好权力、干好事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合格的干部。
严管是厚爱,纵容是祸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已经成为常态,党员干部唯有恪守信念、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才能适应新形势、顺应新要求,在自身岗位上,干出新业绩、作出新贡献。各级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明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敢于善于用好纪法利剑,坚决守好党纪这条纪律民心道德防线。(王明辉)
原文链接: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lzwh/lljc/article169bbc07f2e8435d929d756d83fc31a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大力弘扬新时代黄河廉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