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耐烦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现在信息回复慢了就烦,红绿灯过得慢了就烦,两句话说不清了就烦,一件事重复做了就烦……快捷的时代节奏、费心的人际关系、繁重的工作压力让一些人越来越失去耐心,耐不住烦。
“那个信访人又来缠了……”“这个调查核实结果给他解释百遍了,就是听不懂、不认可、还要告……”“谈个话,一套手续操作下来好麻烦……”或多或少,我们听到过或者有过这样带着不耐烦的抱怨。人毕竟是情感动物,有时确实会烦;但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能不能不耐烦?
清代廉吏陈宏谋在其《从政遗规·耿恭简公耐烦说》中曾讨论过为官者“耐烦”的问题:“居官莅事,牒诉纷错,日出事生。欲每事躬亲料理,未有不以为苦者。一有厌苦之心,便有不耐之意。或草率了事,或假手他人,或阘茸稽延,或急遽无序。民亦多蒙其累,事便不得其平。”曾国藩写给好友李宫保的书信中也提到:“若遇棘手之际,请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也曾写给九弟曾国荃的家书中说:“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古人尚且如此,作为党员干部,尤其纪检监察干部更要牢记“不能烦”的传统,遇人遇事要更耐烦。因为耐烦是一种修养、一种能耐、一种必备的能力,更是为人处事、为官从政、做好工作的态度和方法。
与人要耐烦。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奋战在正风肃纪反腐的第一线,除了手握纪法两把“手术刀”治病救人、惩前毖后外,还有一部分工作是与反映人打交道。工作开展起来难免会琐碎,故需要艺术。就拿与信访群众沟通来说,绝大多时间我们都能做到细致、耐心沟通反馈,让信访人带着诉求来、带着满意回。但也有极少时间会表现出不耐烦。比如有的认为反映人要求多、诉求广、“按下葫芦浮起瓢”,难以满足;有的认为反映人知识面窄、理解能力差,反馈起来“十窍通九窍”还认死理,难以满意;有的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才加入纪检监察队伍,在工作中磨去了干劲也磨去了耐心,为民服务理念逐渐淡薄。当然这中间,也不排除有恶意信访人为了个人不正当利益,诉求胡搅蛮缠、重复上访,让我们劳心劳力。但这不是我们可以不耐烦的理由,这透露出反映人不满意我们的工作态度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是在考验我们的耐心。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反映人带着诉求、带着对我们的信任来找我们,但由于认知面不同或期望值太高,尤其在反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见碰撞或见解差异。如果我们再缺乏耐心,继而控制不住脾气、出现言辞冲撞,产生矛盾误会,就很容易出现事情办不妥、群众不买账、领导不满意、自己被反映、出力不落好等情况。这个时候更需我们耐住烦。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好好说话、耐心解释,“哪怕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其如初恋”。这不仅体现从政理念、方法艺术,更能彰显干部为民情怀和坚守初心。其实说到底还是要牢记使命担当,不仅扎实做好案件办理的“前半篇文章”,还要做好后期反馈、“三个效果”兼顾的“后半篇文章”,以真心、用心、耐心换来群众的安心和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信心,为每一起案件的办理画上完美的句号。
于工作要耐烦。耐烦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态度和方法。纪检监察干部在办理案件时,大都时间紧、任务重,难免有时会因繁琐、枯燥、紧迫、重复而烦躁。但对照我党的楷模人物,十四年如一日战天斗地治风沙的谷文昌,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的黄大发等等,我们是否已经忘了曾经在个人总结上写的“吃苦耐劳”四个字?还能否说出不耐烦的理由?
就拿“走读式”谈话工作来讲,几乎每个案件的办理都会涉及。偶尔也会有抱怨“谈个话文书就要制作二十多页……”“太多时间花在文书制作和层层审批上了……”“上级又来抽卷检查了,可别抽着我们的了……”且不说上级纪委监委关于谈话工作的意见、要求、相关通报以及领导们的“碎碎念”来强调谈话工作的重要性。以个人见解,在审批程序上,每经一位领导的审批,就是一次对此次谈话必要性和风险性的把关;一次对案件思路走向和影响范围的把控。在谈话文书制作上,每项文书的细致制作,如谈话工作方案、安全预案、疫情防控等,都是一次摸清底数、精准评估,一次对谈话安全、谈话效果的保障,甚至可以说是对办案人员的保护,否则就可能出现谈话谈不对关键人、谈不出预期效果、甚至出现安全事故。那就要耐烦了,耐烦才能细心、才能认真,才不会“换汤不换药”“千人一面”的粘贴复制制定谈话工作方案、安全预案,才不会觉得谈话前期准备工作繁琐,才不会遇到上级检查唯恐被抽到。
于己要耐烦。让人疲惫的,常常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底的一粒沙。不耐烦就像鞋里的一粒沙子,让前行的路走不好、走不远。心态决定状态,唯有耐得千事烦,方能收得一心清;耐烦,才能有静心,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耐烦,才能有耐心,炼就坚持、坚持、再坚持的顽强毅力和自我克制能力;耐烦,才能有平常心,历练出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磨砺出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越是遇到大难题、棘手事、烦心事,越要告诉自己冷静下来、平心静气、廓清思路,再耐心地一步一步,以钉钉子精神、“绣花”的功夫持续发力去破解难题。于己耐烦不仅是自己,还有自己家人,抛开工作,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把最不耐烦的一面留给了亲友、家人。所以我们要像对待同事一样对待亲友,像对待领导一样对待家人;多些耐烦,让耐烦成为待人接物的必备心态,让耐烦的心态融入纪检监察干部的家风建设。
能“耐”是一种能耐。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多次说到他很喜欢的一句话“愈是军情棘手,众议纷纭,愈要心明力定,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他正是在“耐烦”中养成了独特的工作作风和处事态度;变能“耐”为能耐,不仅在当时影响了身边很多人,更为后来广大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所谓耐烦钻木火可取、耐烦滴水石可穿、耐烦绳锯木可断、耐烦铁杵磨成针!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要把能“耐”变成必备的能耐,把“耐烦”贯穿到学习和工作的全过程,在耐烦中历练成长,在耐烦中践行初心使命,在耐烦中推动纪检监察事业高质量发展。(陈令 赵弘正)
原文链接: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lzwh/lljc/articleaf08d3b05b404e6292174911c26f72e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