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领导活动 >正文

透视中国式现代化

时间:2019-11-13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0

  现代化既是世界性潮流,也是一种文明进步,还是一个发展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蓝图。究竟什么是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怎样的意义,对于世界又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梁昊光。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现代化概念的起源和演进。

  梁昊光:现代化一词是个舶来品,直到20世纪初才被翻译引入中国。对现代化概念的定义众说纷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一是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过程,而且是一种世界性的历史过程。具体指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发生重大变化,最终推动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现代知识社会转变的过程。二是现代化是一种社会变迁,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从传统类型向现代类型变迁的过程。三是现代化是一种国家间实力竞争的行为和过程。四是现代化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转型,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从18世纪到21世纪,随着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不断变化,现代化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演进。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中叶,人类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与此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沿是城市化、民主化、福利化,因此这一时期现代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普及义务教育等。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完全实现工业化,进入丰裕社会,郊区化、信息化、全球化、绿色化成为世界潮流,这一时期现代化的内涵包括后工业化、郊区化、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绿色化、高等教育等。未来,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还会继续往前滚动,现代化内涵必定会进一步扩展。

  记者: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就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请您谈谈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梁昊光:我国的现代化发端于19世纪中叶。当时的中国是在各种内外因素交织下被迫进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社会整体形态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整体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体,现代化并没有触及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才正式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步伐,整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化建设。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四个现代化”被郑重提出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1953年到1980年,我们经过五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奠定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基本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20世纪80年代,我们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是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前,逐渐形成新的现代化战略安排,即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三阶段,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进一步明确提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释。在您看来,应该怎样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梁昊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

  首先要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并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而且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奠定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只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发展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这是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全面性。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经济强,同时也要文化强、精神强。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不仅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全面性,更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整体优化并不断向前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有机统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记者: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今天,应该怎样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意义?

  梁昊光: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西方现代化道路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与历史合理性,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无论资本主义现代化在何种程度上释放了个人的权利,西方现代化道路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更遑论解决全人类的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西方现代化道路作出了概括,“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

  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面临各种挑战,当前他们面临的主要瓶颈可以从四方面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不足。西方发达国家的物质进步已经接近极限,发达国家进步的四个主要动力,包括知识增长、自由市场、市场扩展和资本积累几乎消耗殆尽,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也停滞不前。二是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自然条件退化等进一步威胁全球现代化,西方发达国家也不能幸免。三是普通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一般劳动者失业率高,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很大,移民问题和种族冲突仍然严峻。四是现代化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中国的复兴和亚洲的崛起改变世界格局,西方发达国家依靠规则制定限制发展中国家合理发展诉求也将黔驴技穷。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摒弃了西方现代化的弊端,为人类追求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新道路、新奇迹、新形态,为世界现代化版图增添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答卷。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有着本质区别,其最大特征就在于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理论和实践,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全面协调理念。西方现代化是人类工业文明的代表,相较于传统农耕文明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但西方现代化本质上是以物质现代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资本对利润的终极追逐,使它具有突破任何自然条件阻隔、社会制度束缚的内在动力。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其带来的现代性危机也逐渐显现,呈现出价值理性式微、消费主义风行等趋向。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整体推进和协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国推进的现代化,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整个现代化建设之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共赢,开辟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新路径。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和平发展和文明互鉴。和平发展符合历史潮流、顺应世界大势,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进一步发展同样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面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始终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善意和推动合作共赢的诚意有着越来越深刻的体会,“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已成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共识。

  1670371848980566.jpeg

  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对世界又意味着什么?

  梁昊光: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要使中国重新站在人类文明的世界前沿,而只有不断推进现代化,才有可能使中国追赶、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过程。在现代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低于20%,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一般高于80%,并且国家地位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大约50年里,发达国家保持发达水平的概率为90%,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的概率大约只有5%。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非常艰巨。要用100年的时间完成发达国家近300年的历史进程,完成工业化、城市化,进入知识化、信息化,没有路径创新是不可能的。只有开辟新道路,才能避免路径依赖、锁定、依附,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从全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一心一意谋划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路径和战略选择,避免因政党之争或者政党轮换造成社会动荡和发展路线的偏移。能够深入研究把握不同阶段现代化的特征、内容、过程和标志,把两个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关键要素进行整合,把现代化的整个过程进行重新设计,集中精力攻坚克难,集中力量办大事,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拉进“高铁”时代。能够充分落实“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把现代化的思想、理念、战略、方针贯彻落实到各行各业各领域建设中,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赋上现代化的底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之路。

  过去300年有不到30个国家10亿人口实现现代化,其路径各不相同。工业革命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海外殖民地、工业产品和原材料贸易的价格剪刀差等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他们的国家现代化进程充满广大殖民地区人民的血汗以及对落后国家资源和人力的剥夺。拉美部分国家的现代化则是走依附欧美发达国家的路径,通过让渡国家自主性来追求现代化,这种模式不具有持续性,即使一时达到现代化,最终还会掉下来。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通过计划经济和大国对抗追求实现现代化,但最终也失败了,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以人民为中心,同时在国际现代化竞争中本末倒置。在联合国193个国家中,发展中国家有160多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88%,如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取得成功,将为世界大部分国家和人口的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开辟出一条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采访整理:张由涛)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150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调研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调研网 jj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