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意激活经典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新要求。社会的进步必然引发人们新的需求与喜好,如何真正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时代课题。
中华文明5000年绵延不断、历史悠久,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甲骨文、京戏脸谱、书法、皮影、武术……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责任。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进行了诸多积极有效的探索。中央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于国家层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一系列传统文化类节目近年来相继走红,创新表达的方式讲“活”了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观众,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看到,仍有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传承困难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以戏剧为例,我国平均每两年就有3个剧种消失。这反映出传统文化传播形式上的困境。摆脱困境,关键要在“讲好”上破题,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活力,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好酒也怕巷子深”,信息时代,没有传播力就意味着没有关注度。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了解大众喜好、熟悉传播规律、善用传播平台,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比如,京剧、谐剧等传统剧种与喜剧元素结合出现在《金牌喜剧班》舞台,受到观众喜爱。同时,也要注意抢占先机,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形成数据互联,把文化内涵立体展示出来,让更多人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靠人。文化传承离不开热爱、执着、有担当、善思考的文化人。要沉得下心、吃得了苦,弄清楚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根本走向,才能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前不久一个舞蹈节目《唐宫夜宴》之所以受到好评,不仅因为舞者们舞姿优美,更重要的是她们私下琢磨、感受、展现相隔千年的喜怒哀乐,让作品有了生命力。文化传承者就是要为手艺、绝技代代相传竭尽全力,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默默奉献,在技艺精湛的基础上,用创意激活经典。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繁荣,要善于运用市场化手段,但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文化作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但必须清醒认识到,运用市场手段不是让文化变为附庸,更不是妥协,决不能一味迎合市场让传统文化变了味。
弘扬是最好的守护,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活起来、火起来,形成人人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李许坚)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1-03/17/content_8420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