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因信仰而绚丽
青春因信仰而绚丽,人生因奋斗而璀璨。近期热播的《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面对敌人的屠刀昂首挺胸、视死如归,敌人喝令他跪下,他巍然屹立,毫不理会。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被残忍杀害,年仅29岁。一年以后,陈延年的弟弟陈乔年在上海被捕,牺牲时不过26岁。
在屈辱如山的旧中国,一群年轻人为了追求真理和理想,为了寻求中华民族崛起之路,在黑暗中燃烧自己,用信仰照亮奋斗之路。上海龙华,陈延年的亲密战友赵世炎,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将生命定格在26岁。井冈山下莲花县,刘仁堪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敌人残忍地割掉他的舌头,他忍痛用脚趾蘸着流到地上的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牺牲时34岁。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杨根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壮烈牺牲时才28岁。有谁不热爱生命,有谁不期待明日的朝阳?然而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坚定地选择了信仰、决绝地舍弃了生命。
青春时期便确定的信仰,曾经体现在“砸碎旧世界”的革命之时、闪耀在“创造新世界”的建设之时、迸发在“追赶全世界”的改革之时,也在新时代的征程里彰显力量。在喀喇昆仑之巅,面对风与雪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牺牲时不过18岁;肖思远在战地日记中写道“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牺牲时24岁。在脱贫攻坚战场,江西修水“90后”扶贫伉俪吴应谱和樊贞子主动请缨,到深度贫困村去驻村,只为改变百姓贫困的面貌,将生命定格在青春的芳华里。
一张张青春的面容,却拥有最坚定、最赤诚的信仰;一颗颗年轻而火热的心,甘愿为信仰付出生命的代价。怎能不催人泪下、令人动容?人们感慨万千,是怎样一种魔力让这群青年人不怕吃苦、不怕流血、不怕牺牲?陈乔年就义前乐观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结束,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但他们深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到达”。从这些铿锵话语中,我们能找到答案——他们不是因为看见胜利的曙光而坚守,而是笃信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守信仰、接续奋斗,我们追求的真理和理想定能实现。即便自己没能看到理想实现的那天,只要所作的选择有益于党的事业、有益于人民,便青春无悔。
青春的魅力在于它拥有无限可能,也在于它一去不返。如果在有限的年华里为了信仰不懈拼搏、奋斗不息,把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短暂的青春便会绽放永恒的光彩。前不久,张桂梅的两张照片在网络上刷屏,一张青春靓丽、笑靥如花;一张布满皱纹、写满艰辛。人们从两张图片的对比中,更加懂得她为何被称为“燃灯校长”。从17岁远离家乡奔赴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到2008年创办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再到如今忍受病痛努力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她用人生中最好的芳华为贫困地区的孩子点燃了一盏希望的灯。
鲁迅先生曾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更应把独特优势转化为前进动力,在青春芳华里坚定信仰、不负时代。(李鹃)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1-03/26/content_8435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