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领导活动 >正文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时间:2019-11-13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0

  4.jpg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湖南省资兴市坚持走生态惠民绿色发展之路,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图为日前,在资兴市东江湖风景区,游客在观看渔夫撒网表演。新华社记者 谢奔 摄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最鲜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

  良好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首次明确“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到二○三五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并将“美丽”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要牢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将资源的有限性与发展的无限性结合起来,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保护好生态环境,生态价值可以增值。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绿色发展模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强调增量而不损伤存量,注重发展而不破坏平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旨在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绿色发展是对资源高效利用、对环境全面保护的发展,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发展。绿色发展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更加提倡生态平等,更加尊重和保障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推动绿色发展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当前,面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要,绿色发展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正逐步形成,必须努力在理想和现实间保持张力,在人与自然间实现共生,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间促进和谐,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优美。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工业文明价值观念,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加快形成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的绿色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以人民对天蓝、地绿、水清等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索取与投入的关系,协调好利用和修复的关系,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布局,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最大公约数”。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关系十四亿多中国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必须尊重规律,坚持底线思维,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具有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的特征,新时代以来,《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文件的出台,着力在治气、净水、增绿、护蓝上下功夫,对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零容忍”,缓解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推动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持续能力强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保持力度。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着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二是延伸深度。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三是拓展广度。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制度、技术、市场、监管体系,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

  打好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组合拳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因此,为建设美丽中国,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努力推进全要素参与、全链条构建、全过程监管,不断凸显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

  强化法治保障,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两个最严”是要在制度和法治上坚决遏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让法治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规范节能环保市场发展,多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强化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对碳金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加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保障建设,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积极开展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要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加强科技支撑,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数字技术的扩散和广泛使用,在使人类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获得生态效益,从而提升人类发展的空间和维度。

  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生态问责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责。”2015年5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2015年8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发布,指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印发,强调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立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制度。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生态问责的制度化举措,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强化督察问题、形成警示震慑、推进工作落实。

  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美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美丽中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五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美丽中国建设是需要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事业,人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谁也无法冷眼旁观、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开展全面绿色行动,动员全社会以实际行动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生态破坏、减少能源消耗。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通过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需要每位公民共同努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人民自觉行动。

  瞄准既定目标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我国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我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主动承担并积极履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义务,携手各方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发挥积极作用。我国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已经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速构建“1+N”政策体系。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调推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作者: 杨发庭)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57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调研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调研网 jj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