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领导活动 >正文

万物得其本者生 百事得其道者成

时间:2019-11-13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0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亚太合作下一个30年将走向何方,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时代之问。“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我们要秉持亚太经合组织初心,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推动亚太合作再出发。

  ——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出自西汉刘向编纂的《说苑》。《说苑》共20卷,记述了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逸闻轶事,以诸子言行为主,主要反映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这句古语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意思是世间万物,只有立足根本才能生长;一切事情,只有把握规律才能成功。

  紧接着这句话,刘向指出:“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德之所在,天下贵之;仁之所在,天下爱之;义之所在,天下畏之。”国家治理中涉及的问题可谓千头万绪,有些问题是主要的,必须全力去做,有些问题则是次要的,因此要把握其中的本与道。他举例道,屋子漏雨,人们就会离开,与其阻止别人离开,不如修好房顶,下雨时人们自然会来避雨;水浅了,鱼就会游走,与其阻拦外逃的鱼,不如把池塘挖深,鱼自然就会游进来。国家治理也是一样,在刘向看来,治国之根本在于推行仁义,为政者若能谨守道德仁义,就能得到百姓拥戴,其他一切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正如孟子所言“仁者无敌”。

  这种遇到复杂问题强调把握规律、抓住根本的思路,饱含真知灼见。中国哲学历史长河中,“道”是始终不变的概念,既贯穿于诸子百家之中,又浸润于四书五经之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道既是天地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源、依据,又是天地万物自然变化的规律、规则,亦是最大的理想价值和目标。把握住道,就把握住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倘若人人效法大道,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守道尊德,体仁行义,便可由此构建理想社会。

  《论语·学而》中,孔子的弟子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的学说里,仁是核心思想,其核心要义是“仁者爱人”。有子认为,孝悌是仁道的根本,是塑造道德人格的起点。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为人处世之道也就有了。

  为人处世需要务本循道,治国理政更是如此。孟子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荀子言:“道者,古今之正权也;离道而内自择,则不知祸福之所托。”这些都是强调,唯有顺应道来为政治国,才能实现国泰民安。

  在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实践中,“民为邦本”是最大的道。在对历史治乱兴衰的观察与思考中,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深刻认识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尚书·无逸》记载,周公曾提醒周成王:“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为政者不应该贪图安逸,要知道耕种和收获之艰难,明白百姓疾苦。孟子指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做任何事情,要“以百姓心为心”“凡事必先审民心”,顺民心则行,逆民心则止。

  历史之所以是教科书、营养剂,就在于它能够为人们提供走向未来之道。要成就事业,就必须把握大势、顺应规律、抓住根本,在此基础上积极作为、主动作为。

  1917年8月,青年毛泽东给黎锦熙先生写了一封信,谈到他对当时中国时局的看法。其中说道:“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他认为,变革中国的方子开了不少,如议会、军事、实业等,但这些都没有抓住根本,“不知天下应以何道而后能动”。

  那么,何为大本大源?毛泽东认为即是“宇宙之真理”。具有大本大源,就是认识真理。为此,他大声疾呼:“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毛泽东心中的“大本大源”愈发清晰明确,革命探索从此豁然开朗。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之本,坚定理想信念,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放眼全球,历史一路走来,人类社会始终在求索国家间的相处之道。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正是世界发展大势中的本与道。

  30年前,亚太地区领导人顺应和平和发展的时代潮流走到了一起;30年间,亚太地区始终在合作中坚持开放包容的主旋律、共同发展的总目标、求同存异的好做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太奇迹”。

  秉持初心,才能更好推动亚太合作再出发。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经济面临多重风险挑战。面对亚太合作下一个30年将走向何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打造亚太下一个“黄金三十年”,凸显中国对亚太地区发展的坚定信念。“不断塑造亚太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同各方共绘开放发展新图景”“厚植亚太增长的绿色底色”“共同做大亚太发展蛋糕”……这是下一个“黄金三十年”亚太地区应该有的样子,也是各方应共同努力的方向。(作者: 郝思斯)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72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调研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调研网 jj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