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红遍武夷山
杜鹃开了,花开之处,如火一般燃烧;花开之时,春意盎然,暖意融融,像红色的潮水,演绎并描摹出早春时节的诗情画意。
春光里的武夷山,层峦叠嶂,碧水缠绕。高山、悬崖、深谷、溪畔,一团团、一簇簇的杜鹃花傲然绽放,格外鲜艳。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清明前后,闽北漫山遍野都留下它的芳姿,连绵数里的山岭就是它的舞台。只有见过那漫山遍野的红,你才会明白,什么叫怒放,什么叫无所畏惧。
武夷山区是红色根据地、革命摇篮。当年这里是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最活跃的地区。“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铿锵高亢的诗句,总会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脑海浮现出那段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
地处武夷山脉的闽北是福建最早建党的地区之一,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建五大农民暴动地之一。周恩来、朱德、方志敏、彭德怀、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生活战斗过。
在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里有这样一个不完全统计,在闽北,国民党反动派毁灭的村庄达1100多个,杀害革命志士和群众3万多人,烧毁房屋6万多间……武夷杜鹃红,是千千万万烈士鲜血染成的。
在武夷山市洋庄乡小浆村张山头自然村,有一大片红军墓群。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张山头曾是闽北红军中医院,也是中共闽北分区委和闽北红军独立团的驻地。这里埋葬着当年红军医院的伤病员和保卫医院的红军战士遗骸,红军墓群占地面积多达千余亩,安葬着1300多位烈士。
在竹林和杜鹃的掩映下,每个坟茔前,立有三块青砖并插有一支系着红飘带的毛竹片。没有姓名,没有番号,没有铭文,仅有竹片上红漆写就的编号。漫山遍野的红飘带迎风招展,那长眠于地下的先烈,仿若永恒的军阵,庄严,威武。
瞻仰红军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难以想象,这片墓群背后有多少悲壮豪迈的故事。
洒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有许许多多红色的遗存。近年来,闽北十县市陆续建起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广场等,供后人瞻仰、凭吊、追思。
在武夷山西麓,距离邵武市不远的渡头村附近,绿树掩映之下的一座小山包上,矗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黄立贵就义纪念碑”,石碑背面是黄立贵生平简介。黄立贵是在闽北率领红军打击国民党顽军时的一名猛将,他不怕牺牲,英勇杀敌,深得老区人民拥戴。1937年7月,黄立贵受命率警卫排前往邵武,向中共闽赣省委书记汇报工作。7月13日行至邵武洒溪桥附近时,被国民党保安第五团重兵包围。在突围作战中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年仅32岁。就在黄立贵牺牲的数月前,他的妻子李冬娥在麻沙竹溪垅扩红运动中,亦惨遭敌人杀害。
邵武市委党校周副校长告诉我,黄立贵夫妻被杀害后,4岁的儿子黄义先被党组织送至延安培养成人。黄义先的儿女长大后,专程到闽北寻找爷爷的坟墓,并到邵武中央苏区纪念馆参观。当他们看到在馆里立有一尊“红军师长黄立贵烈士”的铜像和介绍黄立贵生前参加革命的一系列珍贵的图片文字后,感慨不已,流着泪说:“爷爷是英雄,作为他的后代,我们无比自豪。”
光阴荏苒。在党的领导下,闽北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像火红的杜鹃花一样,老区人民始终怀揣着一颗红心,风雨兼程。
绿色,是南平最亮的底色。大家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红利,使闽北提前实现脱贫。
“武夷山的茶名闻天下。自从实施生态农业后,生态茶园插上科技翅膀,在一批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茶叶品质和产量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上千户老区茶农走上了致富道路。”小江是武夷山市一茶业公司的经理,也是一名烈士后代。他说,公司不仅带动当地人民增收,还帮助其他省市开发茶产业,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
山是绿的,水是清的,天是蓝的。在武夷新区雄伟壮观的崇阳溪大桥上驻足,但见崇阳溪两岸的高楼鳞次栉比,防洪堤上绿柳成行。亲水步道、休闲道、自行车道多线并行,井然有序。道路两旁,桃红李白,绿竹摇曳……
如今,老区人民秉承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奔走在振兴家乡的大道上。那身影,犹如盛开着的红杜鹃,映红了山,映红了水,映红了天。
(作者范苑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0258.html
上一篇:百家书
下一篇:从百年党史看自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