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低身段
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有一尊跪射俑,被称为“镇馆之宝”。历经千年,这尊跪射俑依然完好、栩栩如生。何故?专家解读,重要原因是跪射俑的姿势低,其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构成稳定性极强的三角形支撑上体。
姿势,作为一种肢体语言,也是一种态度表征。放低身段不是低三下四的卑躬屈膝,也不是点头哈腰的虚伪做作,而是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能游刃有余的智慧,是如同越是饱满的稻穗越能低下头的豁达,是用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力量。古人云,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放低姿态、谦虚谨慎,人生路才能行稳致远。
放低身段是生存智慧。春秋时的宋国大夫正考父是数朝元老,他在家庙的鼎上铸写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三命”相连,层层递进,可谓谦意连连,恭风泱泱。接下来,铭文话锋突转——“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就是说,即便沿着墙根走,也不会有人敢来欺侮你。正考父的谦虚低调、清正廉洁,既是一种人格的力量,品德的力量,也是一种生存原则、生存智慧。
放低身段是成事之道。从古而今,放低身段,谦恭待下者,为的是登高望远,海纳百川,成其广大。刘备屈膝求贤,三顾茅庐,而广纳天下贤才,实现了政治抱负;蔺相如大义为重,容让廉颇,演绎出感天动地的“将相和”。这些佳话中蕴含着深刻道理,至今让我们受益匪浅。许多党员干部在与群众相处中,都能放下身段、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黄克诚将军一次到湘西视察部队,正赶上午饭,他就蹲在地上,与战士们边吃边拉家常,大家还以为是后勤派来了解伙食的,便七嘴八舌讲了不少真实情况。“蹲下来”,与群众打成一片,工作就有了切入点,办法就在其中。
放低身段是品德修养。《彭总在中南海》一书中曾讲述这样一件事:一天,彭德怀看到巴金在一篇文章中描写他“像长者对子弟讲话”,坐立不安,于是给巴金写信道:“我是一个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廖俊波面对女儿的疑问:“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他回答:“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把自己看小,把人民看大,体现了淳朴谦虚的为民情怀。为官者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放下身段,才能在自谦中提高自我,在自律中摆正与群众的位置,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事实证明,谁把人民看得大、把自己看得小,谁在人民心中的分量就“重如泰山”。
当年,罗荣桓曾告诫一些自认为高高在上、搞特殊化的领导干部:“不要以为你很高,这种高是因为你骑的马高。下了马,该多高还多高。”这段话是提醒,更是警钟。党员干部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无论取得何种的成绩,都应常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态,这样才能成就更有价值的人生。(作者: 乐其)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89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温暖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