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画报》创刊纪实
为扩大新闻摄影在抗战中的宣传力度,1941年5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布成立《晋察冀画报》筹备组,由政治部新闻摄影科科长沙飞全面负责。
第二年1月,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召集专门会议,商量、研究画报的编辑方针和出版任务,明确指出:办画报就是要把边区抗日军民对敌英勇斗争的光辉事迹真实地报道出来,鼓舞人民勇敢地斗争,同时要把我们的正义事业、斗争事迹告诉边区以外的人,争取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对我们的支持,我们的画报要面向全中国、全世界。
沙飞随后同战友们积极筹备,整理照片,编写稿件。当时,沙飞已患有肺结核,但他坚持外出采访,由于连续昼夜工作,以致不时咯血。他在给军区宣传部长潘自力的信中表示,只要能够完成出版画报的任务,即便自己病倒,也绝不停止工作。抗战史上著名的新闻报道《滚滚的滹沱河》,便是沙飞在病床上完成的。根据地物资短缺,聂荣臻调来了原拟印制钞票的设备;画报需要制版的专业人员,原故宫博物院印刷厂的制版师傅康健,很快被调到摄影科;沙飞自己则和同事们反复研制、不断改进印刷技术。
1942年3月20日,《时事专刊》作为《晋察冀画报》的雏形,由军区政治部编印出版。5月1日,经过艰辛筹划,《晋察冀画报》社在河北平山县碾盘沟村成立,下设编校、出版、印刷、总务4个部门,工作人员达100多人,沙飞被任命为画报社主任。7月1日,第一本《晋察冀画报》装订问世,为党的21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7月7日,正值抗战五周年纪念日,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名义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份新闻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正式发行。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为五色套印,16开本,计94页,共刊登照片11组162幅(根据聂荣臻的要求,照片说明统一使用中英两种文字),由沙飞、罗光达、石少华、吕正操、赵烈等人拍摄,其中沙飞的作品达82幅。封面是沙飞拍摄的反映八路军杨成武支队挺进长城的《塞上风云》,封底是沙飞拍摄的八路军115师骑兵营向冀西进军的《沙原铁骑》,均彩色套版。画报还刊发了军区首长聂荣臻的亲笔题词:“五年的抗战,晋察冀的人民究竟做了些什么?一切活生生的事实都显露在这小小画刊里。它告诉了全国同胞,他们在敌后是如何地坚决英勇保卫着自己的祖国;同时也告诉了全世界的正义人士,他们在东方在如何的艰难困苦中抵抗着日本强盗!”
《晋察冀画报》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全面反映了抗战5年来晋察冀边区军民的战斗和建设成就,既有八路军初创根据地时的各种战况,如黄土岭战斗、大龙华战斗、百团大战、陈庄战斗等著名战役,以及收复涞源、蔚县、喜峰口、平型关、紫荆关、插箭岭、妙峰山、西斋堂等城镇要隘;也有边区子弟兵的战斗生活、群众支前、青年参军等报道;更有揭露日寇暴行、敌伪投诚、八路军优待俘虏和日人反战同盟支部活动;此外,还有外宾来访、白求恩大夫在边区的战斗生活及其逝世后边区军民的沉痛悼念、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珍贵图片,以及邓拓(署名萧斯)的长篇文章《晋察冀的舵师聂荣臻》。
创刊号共装订1000册,通过各种渠道,越过日伪封锁线,发送到延安党中央、八路军总部、大后方重庆和其他抗日革命根据地,甚至日寇占据的北平、天津等城市,以及苏联、美国、英国、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在敌、友、我三方都广受瞩目,国内外许多报刊纷纷发表评论,誉之为“文化的鲜花”、“了不起的创举”。(周惠斌)
原文链接:http://www.ccdi.gov.cn/lswh/shijian/202105/t20210528_24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