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文化园地 >正文

董必武诗中的“志、力、识”

时间:2019-11-1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0

  

  

  董必武1921年作为湖北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3名代表中,只有他和毛泽东最后走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曾于新中国成立后重访一大会址,留下“作始也简,将毕也钜”的著名题词。董必武一生留下诗作1300余首,是其七十余年革命生涯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党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其中很多名篇佳作,鲜明体现了他“志、力、识”的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

   志:志向、志趣

  董必武的诗充分体现了他投身民族复兴事业的凌云之志。为了救亡图存,他曾东渡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但当他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真理之后,就毅然投入到建党伟业当中去。1920年,他和陈潭秋、包慧僧一起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当时人称“南陈(独秀)北李(大钊),两湖毛(泽东)董(必武)”。1964年,他重访嘉兴南湖故地,追思革命先烈,留下“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的诗句。1975年,在他已病势危重、处于弥留之际,仍充满深情地写下“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的绝笔。董必武的一生,是探求民族解放道路、追求共产主义真理的一生。

  董必武之所以具有远大抱负,和他崇高的志趣息息相关。他17岁就考中秀才,贫寒的董家曾对他寄予“光宗耀祖”的厚望。但是,他“重违庭训走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毅然冒着生命危险走上革命道路。在此后艰苦的戎马生涯和繁忙的日理万机中,他公而忘私、公而忘家。在他的诗笔下,有“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的秀竹,“生机随地茁,何用费篱樊”的菊花,“冰肌历寂寞,春动冷生涯”的梅花,“年年抵住台风袭,干伟花繁子实馨”的椰树,而这些正是其不计名利、荣辱不惊的自况。他用“贻我含笑花,报以忘忧草”的诗句感谢革命伴侣何连芝对家庭的付出,用“父母皆望儿女智,我希尔学愚公愚”勉励子女踏实做人,留下了寒素清白的家风。

  力:毅力、学习力

  新中国成立前,董必武曾经历了清朝末年、袁世凯篡国、北洋军阀割据、蒋介石篡权等不同时期,可谓阅历丰富。在革命生涯中,他多次面临低谷、曲折和困难的考验,但始终坚守信仰,体现出非凡的毅力。在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相持阶段,他在重庆主持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在那段“乍暖乍寒更气候,忽张忽弛度春秋”的艰难岁月里,他写下大量诗词。“今夜鄜州看明月,得无清皎与延同”“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远念延安诸努力,奋飞不得亦思齐”,这些诗句生动表达了他对延安的无限忠诚和绵绵思念。身虽在千里之外的重庆,但他的心始终与党中央在一起。

  董必武对党的忠诚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学习力。他一生与书籍为伴,即使在长征路上也不辍诵读。进入老年之后,他的学习更加勤奋。“老去愈知学不足,春来弥觉物增妍”“马列至言皆妙道,细思越读越分明”“吾愚学海将蠡测,读罢三篇又两篇”“马列书多六本先,择尤精读记疑难”,可以说,持之以恒地深入学习马列经典是他保持政治定力、始终朝气蓬勃的源泉。他经常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其他同志,特别对青少年寄予殷切希望,“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这首诗为广大青少年乃至很多中老年同志们所熟读和喜爱,其后来的流传之广是作者所始料未及的。

  识:胆识、见识

  董必武的革命生涯充满斗争,在诗中更是斗志昂扬。他在1903年到武汉投考新学时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必武”,深信救国就必须有武装斗争不可。在中共一大后,他回到家乡黄安点燃革命烈火。在大革命中,他和毛泽东一起抵制党内右倾错误路线,认为农民运动“好得很”,要夺回“枪杆子”。

  在董必武的诗中,悼念、怀念在革命和建设中牺牲、早逝战友同志的内容占据很大篇幅。他敬仰“南湖舟泛语从容”的王尽美,“秉性最忠贞”的“平江惨案”涂正坤等烈士,“不屈严刑骂寇仇”的赵一曼,“血迹陵园在,勋名日月新”的续范亭,“矫捷沉雄谁得似,票姚差可望神鹰”的陈赓,缅怀他们的斗争气节。他为欧阳海、焦裕禄、王杰、雷锋、向秀丽这些新时代的人民英雄写诗,歌颂他们的斗争气概。

  董必武的诗中更有卓尔不群的见识。他勤于自省,一生中写了大量自寿诗,60岁之后则几乎每年生日都要赋诗,检讨自己的缺点不足。他担任过中央党校校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国家代主席等高级职务,但从不居功自傲。对于自己曾主持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红岩战斗生活,他在诗中总结是“到底人民胜,红岩不枉居”,没有提到自己半点功绩。他对于党和国家始终抱着深厚的忧患意识,认为只有“颂承颜赧赧,惕若意乾乾”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艰苦卓绝,董必武正是以其诗词生动展示了他经历的一段党史,及其在走过的革命征程中的“志、力、识”,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张大伟)

  


原文链接:http://www.ccdi.gov.cn/lswh/shijian/202111/t20211118_2546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调研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调研网 jj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