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厨房氤氲人间真情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石泉村的一条小巷里,每到饭点都炉火熊熊、熙熙攘攘,一墙之隔的江西省肿瘤医院的病患家属只需花1元钱就能在这里炒菜做饭,让病人享受热气腾腾的家乡味道。这就是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经营了19年的“抗癌厨房”。
19年来,他们每天为病人家属提供锅碗瓢盆、炉灶煤火,用爱心给无数病患带来生命之光,让他们有更多力量去对抗人间病痛。2018年2月夫妇二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021年2月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2021年11月当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万佐成和熊庚香是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人,夫妇俩从年轻时就开始卖油条。2003年,他们将早点摊搬到了江西省肿瘤医院旁边的石泉村,依旧经营现炸的油条等早点。得益于地理位置优势,这里人流量大,夫妻俩的生意做得相当不错。
有一天,一对年轻夫妇带着生病的儿子来到早点摊,小心翼翼地向熊庚香请求借炉灶炒个菜:“孩子病了,胃口不好,特别想吃口妈妈做的饭。”熊庚香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看到孩子吃到妈妈味道的饭菜后一脸满足的表情,夫妇二人的心里都升腾出了一股温情。
自那以后,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接待了越来越多慕名前来做菜的人,并为此添置了多套厨具和煤球炉,装备了各种调味品,免费提供给病人家属使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过来做饭做菜,蜂窝煤、水、调料等的花费也越来越多。于是,这些病人家属们要给夫妇俩一点“煤炭费”,两人都推托不要,后来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只收了五毛钱,也是从这五毛钱开始,抗癌厨房13年没有涨价,直到2016年,物价上涨,才开始收1块钱。
癌症患者的饮食需求并不局限于一日三餐,有的病人可能早上四五点就需要吃点东西,有的晚上八九点还要吃一些。为了满足不同病患家属的需求,万佐成夫妇基本上每天都是凌晨3点起床,晚上10点大扫除,确保抗癌厨房始终有炉灶生着火,冒着温暖人心的蒸气。这条充满烟火气的巷子,已经成为很多人治病途中可以依偎的第二个家。
“我岳父前段时间查出淋巴癌,在肿瘤医院做化疗,胃口很差,就惦记吃一点家乡的饭菜,可是我在医院附近找了好多餐馆都没有,后来听同病房的家属告诉我,这里有一个炒菜只要1元的‘抗癌厨房’,就自己买好了食材来了。到这里炒菜不仅实惠、卫生,而且摊主夫妇就像哥嫂那般热情淳朴,给了我很多安慰。”省肿瘤医院患者家属王某边炒菜边说。
身患癌症的陈女士接过话题:“我患癌症已经有十多年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从老家赶来南昌做化疗,举目无亲时遇到胜似亲人的万老夫妇。在这里,我还遇到了许多像我这样自己边治疗还要边做饭的病人,我们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我觉得这里不仅是一个厨房,更是一个大家庭,万老夫妇就像两位大家长,在他们的鼓励和温暖下,我们坚持与病魔抗争。”
19年风雨无阻,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用无怨无悔的付出,让无数个与病魔抗争的家庭有了精神慰藉,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流量不断增多,本就简陋的抗癌厨房亟待改善。
2019年,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出资13万元对抗癌厨房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的抗癌厨房一楼有20多个厨位,每个厨位均配备炉子、锅、铲子等厨具,还装上了抽油烟机。二楼用于万佐成夫妇居住以及患者家属存放物品。随着抗癌厨房声名远播,除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这个厨房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助。
照顾患病丈夫的况女士,多年来经常在抗癌厨房做菜,她高兴地说道:“以前遇到雨天时,我撑着伞做饭,雨水还会落进锅里。现在好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万老夫妇和整个社会的关爱都鼓励我和丈夫咬着牙也得把日子过下去。”
“他们离不开我们,我们也离不开他们。”万佐成和熊庚香打算一直将抗癌厨房开下去,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让这里一直留着炉火和温暖。(通讯员 周刚华)
原文链接:http://www.jxdi.gov.cn/hdjl/wyly/202204/t20220411_10009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