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评 | 做到“三个精准”解决干部“下”的问题
近期发布施行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作为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意在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面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推进主力军,是最大积极变量,也是最为关键要素,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无疑是建立鲜明用人导向,为干事创业干部撑腰鼓劲,以优胜劣汰提升干部队伍精气神的顶层制度设计。实践中,解决干部能下是个难题,这也是《规定》通篇着眼的“关节”所在。笔者以为,要畅通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双向渠道,需要吃透《规定》要义,做到“三个精准”,使“下”不成问题。
精准启动调整,解决好“干部何时下”问题。干部能不能下,把准“开关”是关键。工作中,个别干部人浮于事,在其位不谋其政,精神缺“钙”,对上阳奉阴违,对下高高在上,对待群众虚与委蛇,无论工作实绩、精神干劲,还是群众口碑,都是“负性指数”。对于此类现象,应当及时关注,从造成的不良影响、后果出发,分析研判“下”的情形,当机立断及时启动调整程序。要克服那种“得过且过”、“做老好人”的心理,本着对干部队伍建设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对群众心声负责的态度,拿出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的底气,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果断“叫停”,在解答“干部何时下”的问题上,不打马虎眼、不放烟雾弹、不搞花架子,该下就下,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担当作为,以对干部日常了解的“深厚根基”,落实《规定》的“雷霆之势”,践行“干部能上就能下”的制度机制。
精准核实认定,解决好“干部怎么下”问题。及时启动干部“下”的调整,是干部能下的“第一步”,紧接着要做好“干部怎么下”的“文章”。干部是党和国家“财富”,干部成长过程倾注党和国家大量投入,虽然个别干部走到了“下”的“端口”,但在“怎么下”的问题上尤其要注重实体和程序相结合,做到稳妥审慎。要多方面了解整体情况,把群众反映、群众口碑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综合分析、客观评价。要把核实认定、提出建议、组织决定、谈话、履行任免程序等环节贯通起来,标准化、规范化完成每一步规定内容,做到“胸中有数”、“不枉不纵”。在逐步推进干部“下”的过程中,始终把程序步骤作为确保工作公平公正的有力抓手,不仅在形式上环环相扣,更要通过实体上的扎实作为达到由因及果、“下”得“其所”,“下”能“服人的效果。
精准调整安排,解决好“干部能下能上”问题。让干部“下”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通过“下”的安排实现“上”的导向,运用正负双向机制达到双向调节,奔赴正向终极目标。在干部调整“下”之后,应当跟踪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有针对性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使其明白“下”的含义,吸取“下”的教训,转换“下”的思维,积极努力工作,扭转“下”的情形,才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设计初衷所在。这也表明对“下”的干部不能带“有色眼光”,不能“一棒子打死”,更不能“听之任之”、“置之不理”,而要秉持“能下能上”的“流动眼光”,多关注、多关心,对“洗心革面”、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符合“能上”条件的,应当一视同仁,给予公正对待。(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纪委监委 陈宏)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2/yunjishiping_1014/1142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