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文化园地 >正文

老莱子:孝老娱亲 淡泊名利

时间:2019-11-13 来源:中共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0

  在我国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图》中有一幅“老莱娱亲图”,讲的是老莱子70岁时,为解除年迈双亲的孤寂,穿戴孩童的彩衣花帽,手里摆弄着小拨浪鼓,手舞足蹈地在父母面前嬉笑耍乐。他还玩弄小鸡小鸭,做出小童天真无邪的活泼样子。后人以“老莱衣”比喻对老人的孝顺。唐代诗人孟浩然曾作诗曰:“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年—约公元前479年),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肇始人之一,楚国人。他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受困于陈、蔡,楚昭王迎孔子来楚国。在楚国,孔子在叶公处,因为“攘羊之说”碰壁后,在老莱子这里第二次碰壁。

  孔子见面,向老莱子请教怎样辅助国君。老莱子训导:“你对世人的痛苦感到哀伤,却轻视你的作为给万代子孙带来的祸患,这究竟是贫乏无知还是无法达到目的呢?与其赞誉唐尧而非议夏桀,不如收起那些褒贬。反乎自然必有损伤,不安不静必生邪恶。对人作事从容随物,故常成功。每一次都谋求成功,就会成为你的包袱。”

  “你应该去掉你自以为的贤能,给你一个容知的胸怀,才能成为正人君子。”老莱子想要孔子改变那种志在经营四海、以贤能自负的态度,从中也流露出戒除骄矜、淡泊名利、亡却好恶、顺乎自然的思想主张。他还用“齿、舌”的比喻教孔子事君之道。

  老莱子因看不惯尘世间的名利角逐和诸侯争霸,为躲避战乱,从河南迁至湖北,隐居在蒙山坡下的竹篱茅舍里,过着垦荒耕种,喝泉水、吃杂粮,树枝架床、蒲草作垫的日子。他在这里潜心致学,奉养双亲。据说楚王非常器重老莱子的渊博学识和高尚品格,亲自登门邀请他出山。老莱子很受感动,接受了邀请。

  老莱子的妻子打柴回来,看到山庄周围凌乱的车轮轨迹和马蹄印,就问什么人来过。老莱子就把实情告诉了她。他的妻子劝阻说:“常言说得好,‘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有权有势的统治者既然舍得好酒好肉款待你,必然要使唤你、奴役你;既然肯用高官厚禄封赠你,必然会轻易将你的命运捏在手里。咱们是山村野夫,放荡不羁,无拘无束,自耕自食,不与世人争权夺利,多么消遥自在,犯不着被牵着鼻子走,任人摆布。”结果,老莱子没有去辅佐楚王,楚王也未勉强。后来,老莱子同妻子离开,躲避到长江以南定居去了。

  老莱子七十高龄却不认为自己已经年老,因为他父母依然健在。他用好饭好菜奉养父母。为了博取老迈龙钟的父母的欢愉,他特意穿戴婴孩的斑衣花帽,摆耍拨浪小鼓,手舞足蹈,在父母跟前嬉戏,逗弄小鸡幼鸭,装出孩童天真烂漫的活泼神态,使老人在风烛残年得到宽慰,消除寂寞。他还故意挑着水,蹒跚步人厅堂,当着老人的面,假装滑一跤,水桶打翻,自己仰面朝天,赖在地上学着小儿啼哭,滑稽的模样逗得老人开怀大笑。到了元代,郭守正收集民间典型孝子例编成《二十四孝》一书,其中收录了老莱子,成为众所周知的故事。

  往事被人钩沉于史海,不管老莱子是否有其人,且不论老莱子是否在叶县这块土地上与孔夫子留下过珍贵的思想碰撞,只孝老娱亲、淡泊名利这些优秀的品质,这些久经光阴磨砺的思想珠玉,就值得我们去传承践行,让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熠熠闪光。(叶纪宣)


原文链接: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lzwh/xl/articleca671512e82d4eb28a740daa481de86b.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调研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调研网 jj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