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探索“三不腐”协同联动机制 突出重要节点 找准监督重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颜新文 通讯员 方裕健 张东红
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不断探索“三不腐”协同联动的有效途径,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三不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推动省域清廉建设向纵深发展。
紧盯关键节点前移监督关口
2月9日,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通报:2023年1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23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26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04人。
元旦、春节期间,是“四风”问题的高发易发期。节前,省纪委监委提前下发《关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正风肃纪工作的通知》,对节日期间强化正风肃纪工作进行部署。与此同时,廉洁提醒也同步跟上,以新媒体动画、短信等多种形式向全省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发出廉洁提醒。
在重要节点,以系统思维一体推进“三不腐”贯通融合,是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突出“风腐一体”抓监督的重要手段。节日是培树新风正气的良好时机。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重要节点,坚持节前教育提醒、通报曝光,节中监督检查、明察暗访,节后严查快处、推动整改,前移监督关口,全过程把握推动“三不腐”同时发力。同时,深入检视“四风”问题背后的制度、机制问题,推动完善公务接待、公务用车、津补贴发放、兼职任职投资等一系列制度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腐’是一个动态运行过程,要突出重要节点,找准监督重点,全过程推动教育、监督、惩戒、整改一体贯通,实现监督效应倍增。”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2月初,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党委对余严村村干部罗某醉酒驾驶违法行为作出留党察看处分。据了解,这是今年该区开展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专项夜查中查处的一起典型案例。
综合往年同时段“四风”问题统计分析,宁波市镇海区、松阳县纪委监委将酒驾醉驾及其背后“四风”问题列入红色预警,并将法纪意识相对淡薄的农村干部作为重点监督人群。一方面纪委监委联合公安机关开展专项夜查行动,紧盯网红美食街、休闲娱乐场所、农家乐周边等重点路段严查酒驾醉驾行为,并深挖严查背后可能存在的违规吃喝、违规出入私人会所等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纪律检查建议书、监督提示函等,督促主体责任落实,推动集中教育整顿。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时刻保持对“风腐一体”苗头性问题滋生蔓延的敏感性,紧盯关键节点,不断提高发现、鉴别、处置腐败问题的能力,着力推动“抓预警、查案件、防风险、堵漏洞、促治理”一体贯通,推动监督关口前移,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处置,一体推进“三不腐”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注重发挥“四种形态”分类施治、教育警醒的功能。特别是把精准运用第一种形态作为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推动落实工作的有力抓手,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据悉,2022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处理69096人次,其中第一、第二种形态占比90.8%。
抓住“关键少数”加大惩防力度
新春上班后,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省法纪教育基地适时推出“一把手”专题警示展。据了解,该警示展集中展示并剖析了浙江省近年来查处的“一把手”典型违纪违法案例,时刻为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敲响警钟。
“一把手”是一地一域一单位政治生态的风向标,管好“一把手”就是抓住了“牛鼻子”。一体推进“三不腐”,更要突出“关键少数”。浙江省纪委监委加大对“一把手”腐败的惩治力度,严肃查处了马晓辉、褚银良、林亦俊等多名主政过地方的“一把手”,并通过对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发布和剖析,持续形成强大震慑。
在严惩腐败的同时,该省不断完善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制度,通过管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省委出台了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十三项实施意见,为各监督主体开展监督提供依据。
已查处的案件是血的教训,必须推动以案促治,完善制度机制。针对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书记周江勇案暴露的问题和制度漏洞,省纪委监委协助省委制定26项以案促治工作举措,有针对性地建立领导干部接到请托事项记录报备等制度,着力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定期分析研判,配套建立了领导干部接到请托情况核查的日常联络机制以及接到请托事项记录报备信息库。
在聚焦“关键少数”的同时,浙江坚持一体推动“三不腐”向全领域覆盖。持续深入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深挖细查民生领域问题线索,维护群众切身利益。2022年,专项治理共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1586个,党纪政务处分652人,公开通报案件171批327件。在严查严办民生领域“微腐败”的同时,浙江省纪委监委于今年2月初通过专题讨论会方式,召集委班子成员,各市纪委监委、省纪委监委派驻(出)机构负责人和委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同志,专题讨论2023年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研究部署在高起点上继续深化专项治理的方法、路径,继续深入推动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妨碍惠民富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外,省纪委监委还研究出台了《关于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意见》,持续紧盯困扰群众多年的问题,精准选题,对症下药。
追逃追赃马不停蹄。浙江持续开展“天网行动”,一体推进追逃防逃追赃,2022年以来,共追回外逃人员110人,其中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16人,追回赃款2.17亿元。要追逃更要防逃,浙江一体构建追逃防逃追赃机制,深化公职人员“一人多证”集中清理,坚持关口前移,督促加强对重点公职人员的监督管理,围绕人、钱、证构建全方位防逃体系。
反腐败高压态势的持续震慑,制度规范体系的更加完善和教育政策的引导感召,全链条合力拧成一股绳,推动“三不腐”同向发力,2022年以来,浙江共有574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1314人主动交代问题。
突出重点领域全周期整治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仁康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温州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林彬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青田县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叶云峰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最近,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相继公布了一批国企领域审查调查通报,涉嫌违纪违法对象涵盖省、市、县三级国企领导干部。
一体推进“三不腐”要找准腐败的突出表现、重点领域、易发环节,有针对性地集中整治、全力攻坚、务求实效。国企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聚焦关键人员、关键岗位、关键领域强化日常监督,严防廉洁风险尤为重要。浙江省纪委监委坚持小切口精准施治,聚焦国有资产重大损失存量、金融企业基层“微腐败”突出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督促省属企业结合实际制定“一企一案”,推动专项治理向二三级企业延伸。
在“不敢腐”震慑持续加强的同时,“不能腐”的制度建设也在同步推进。省纪委监委指导推动省国资委研究出台完善省属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有关事项、规范省属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党总支)集体研究把关企业重大事项等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文件13个,推动省属企业完善制度机制377项,挽回经济损失2.73亿元。
政法、金融、粮食购销等领域也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点领域。浙江强化对这些领域从源头到末梢的全流程管控,树立靶向意识,聚焦典型案件查办这一节点,从腐败案件中深入分析,准确把握腐败问题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和新情况新动向,主动深入整治反复发作的老问题。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制发、督促落实纪检监察建议等方式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对被建议单位整改情况开展跟踪督改、抽查回访,形成了“提出建议—限期整改—常态监督—跟踪回访—结果运用”的工作闭环。2022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提出纪检监察建议4869份。
一体推进“三不腐”,加强“不想腐”思想堤坝建设是重要一环。为进一步形成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的强大震慑,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格落实“一案五必须”要求,特别是在政法、金融、粮食购销等重点领域,采取及时发布违纪违法案件信息、发表剖析文章、组织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汇编典型案例党员教育读本、开展警示教育专题片展播等多种形式,持续扩大警示教育覆盖面,推动重点领域正本清源。
在发挥反面典型震慑作用的同时,浙江各行业各领域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厚植廉洁文化土壤,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涤荡心灵、提升党性,持续涵养“不想腐”的自觉。衢州市柯城区紧扣春耕备耕重要节点,组织粮食购销领域领导干部签订廉洁履职承诺书,组建清风护航小分队,清除“硕鼠”、“蛀虫”,守护大国粮仓;丽水市缙云县搭建廉政文化长廊、举办清廉作品展、建设动态廉政码等,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为党员领导干部补足精神之钙。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2023年,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使命责任,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更加有力有效遏增量、清存量,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原文链接:http://www.xjjw.gov.cn/show/489-1614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